English

亚明艺术论纲

1999-01-10 来源:光明日报 陈履生 我有话说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美术史上,有一批随着共和国的成立而成长起来的画家,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经历,又长期从事新美术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并以自己在中国画创作上的成就,为中国画在二十世纪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石鲁、亚明、黄胄就是其中的代表。

亚明十六岁参加新四军,基于幼时对教堂的洋画片和古书绣像所蒙发的对绘画的兴趣,在抗日宣传工作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术。1949年至1952年,亚明生活在无锡。当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就结识了当地的一批国画家——吕凤子、钱松岩、周怀民、秦古柳。

五十年代初是二十世纪中国画的最低潮,那时候美术界正开展新年画创作运动,许多画家都通过新年画的创作表达一种政治倾向,而亚明却激流勇退,公开批判当时非常时髦的“取消国画”的观点,并于1953年改画国画。这或许反映了亚明的个性,或许表达了他对社会和对艺术的一种洞察力。这一年,他来到了南京,在江苏省文联筹委会负责美术工作,开始了他的美术领导生涯。这是一个机缘,亚明因为和同一时空中的吕凤子、傅抱石、陈之佛、钱松岩等一批大师共处。此后,亚明又负责筹备江苏美协,并任华东美协理事。

1956年,经最高国务会议批准在北京、上海两地建立中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也开始筹备,亚明负责了筹备工作。国画开始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因为亚明团结了国画家,并领导了国画的创作,使江苏在新国画的创作中出现了一批作品,使人们看到了传统艺术在新社会的作为,从而赢得了在国内画坛上的声誉。

《货郎图》为亚明获得了在国画界的最初的声名。它的成功正是通过传统题材的出新,体现了它的艺术的和社会的价值。当《货郎图》参加了在苏联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并获得了《真理报》的好评时,亚明则成了国画界的一颗新星。此后,他又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了《石壕吏》。而同一时期的创作还有表现工业题材的《炉前》、《出钢》;表现农业题材的《莳秧行》、《晨曲》。

亚明在六十年代初曾经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向传统学习,向生活学习。1960年,经亚明组织、由傅抱石领队的江苏国画院一行十三人开始了在现代美术史有深远影响的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亚明在老画家的周围目睹了写生创作的全过程,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同时又给他的艺术发展以新的启发。他感到:借人抒情不如借景写心;人物画的表现单一、直接、狭窄,山水画的表现曲折、虚幻、宽阔。因此开始转画山水。当《山河新貌》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引起画坛注意的时候,傅抱石说出了许多老画家的心里话——“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而对于亚明来说,只是把刚学到的传统技法运用到现实的创作中。他的《三峡灯火》、《华岳一奇峰》、《华山》作为早期的山水画作品,虽然在当时的影响不如傅抱石、钱松岩,却表现了一种新的气息。

在告别人物画之前,亚明推出了他的人物画代表作《太湖晨雾》。而在转变期,亚明是以人物和山水结合的方式,完成了他的历史过渡,《晨曲》是其中的代表。这幅被蔡若虹认为是“以一定思想为主宰的艺术修养的结晶”,反映了这种方式在当时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把传统中国画的革新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是发挥了他在人物画方面的长处,由此区别于那些只擅山水的专门的山水画家。

1961年,亚明第一次赴黄山写生。黄山的烟雾云雨、奇峰怪松为他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从而固化了他此后创作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太平山居图》作为早期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野逸的氛围,似乎和时代隔绝,但却以它的清新为时代所接受。

在“文革”前,亚明已跻身于“傅、钱、亚、宋”这一江苏山水画大家的行列。由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出版了《亚明作品选集》,又标志了他在全国的地位。

“文革”中,亚明作为江苏美术界的头号人物,身陷囹圄五年。但是因为他的革命经历,使他成为第一批获得“解放”的画家,并在1973年就迈出了国门,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越南访问。这正好与他第一次出国相距20年。1953年,他访问苏联后,出版了《访苏速写辑》,为时人所难比。而1973年的越南写生之作,又使业内人士刮目相看。十年后,他赴北欧五国的旅行写生,以1985年在北京的展出所获得的赞誉,确立了他外国风情作品的历史地位。如果说在二十世纪美术史上傅抱石开创了外国风情写生和创作这一传统国画所没有的题材,为传统国画的革新探索出一条新路,那么亚明则是拓宽了这一条路。

七十年代后期,亚明开始以古代诗词名篇为题的山水画创作,为“文革”后期的山水画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他寄希望于一些传统的题材,探求中国画永恒的意境、趣味、气韵,从尘封中找回传统的笔墨,恢复失去知觉的传统笔墨,从而使传统的中国画薪火续传。他不断到北京参与外交使馆、宾馆和国家重要建筑的布置画的创作,同时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试图通过南北画家的联合再创一个时代的辉煌。

亚明在八十年代进入了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1984年创作的《孟良崮》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1989年创作的《海风》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直至1995年创作了《南京大屠杀》,以他对五十年前抗日生涯的回顾而告别主题性创作。

亚明八十年代的另一代表作《长江万里图卷》,以其精心的构思、宏大的篇幅和细致的刻画、独到的笔墨,成为他一生高峰期的经典之作。

亚明是一位非常注重生活的画家。他从沈周、石涛以及新安画派诸画家中得出了这样的基本结论——凡是大家,都以深厚的功力表现现实的生活,在表现生活中给笔墨以时代感。

亚明同时又是一位非常注重传统的画家。他从五十年代初画国画人物开始,就背临《步辇图》,继之临李公麟、陈老莲、任伯年。转画山水后,他又临沈周的《关山积雪》,实际上沈周的风格只是为他确立了基本的笔墨结构,而南朝竹林七贤的放迹不拘与五代徐熙的野逸风格,加之40年的南京生活,则为他思想和文化的血脉中注入了遗传的基因。

九十年代开始,亚明蛰居于苏州近水山庄。亚明1924年生于安徽合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磨练,亚明又回到了他的人生起点上——无拘无束——和他的画一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